1 简介
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·伯纳斯-李 (Tim Berners-Lee) 曾说:“网络不仅可以实现机器互联,还能够帮助建立人际关系。”The Digital Language Divide(数字语言鸿沟)一文引述了他的话,并进一步解释道:“无论线上还是线下,语言对于建立人际关系都同样重要。”纵观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和多语言性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(UNESCO) 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了解释:“在创造财富、社会转型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,信息和知识日益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。语言是交流信息和知识的主要载体,因此,在互联网上使用母语的机会将决定人们融入新兴知识社会的程度。”
全球大约有 7,000 种语言,其中至少一半具有文字记录,而其余的则是无文字的口头语言。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文字书写语言。例如,阿拉伯语是用阿拉伯文书写,中文是用汉字书写,英语和法语是用拉丁文书写,而俄语是用西里尔文书写。
为增强数字包容性,终端用户应该能够使用当地语言和文字的域名系统 (DNS) 来浏览互联网。这将促进全球用户更高效地进行在线交流。ICANN 的使命指出:“…上述禁令并非旨在限制 ICANN 这样的授权或能力:当考虑将域名用作自然语言标识符时,采用或实施相关的政策或流程。”然而,我们必须在保持 DNS 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支持当地语言(例如,请参阅《统一域名编码标准》附录 31 中关于标识符文字的使用限制)。
互联网社群很早就意识到,要使互联网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资源,DNS 需要走向国际化(参见历史),方可实现更广泛的全球覆盖和促进语言多样性。社群在推动 DNS 国际化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促使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(IETF) 最终在 2003 年制定了首个国际化域名 (IDN) 协议。大约在同一时间,ICANN 发布了《IDN 实施指南》。IETF 的 IDN 协议经过了多次修订,现行版本是 IDNA2008。有关 IDNA2008 标准的定义,请参阅 RFCs 5890-5894。
本报告提供了有关 IDN TLD 和二级 IDN 注册的可用数据,并总结了 ICANN 目前正在开展的各项 IDN 支持工作。最后,本报告还介绍了域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在各种应用、工具和技术中遇到的普遍适用性挑战。本报告旨在分享数据,并未对产生这些数据的因素进行更详细的说明。